有時生活上的一些小節,足以影響小朋友的學習習慣,甚至是性格的。
在網上流傳著的一個片段:一位外藉小女孩嘗試騎上一匹小馬上,但由於小馬太高,女孩連續嘗試了很多次都失敗。但子孩並沒有放棄,一次又一次地嘗試,經過十多次的努力之後,終於騎上了小馬背,展露出充滿喜悅的笑容。
很多人讚賞這位小女孩的毅力,認為她不怕困難、不怕失敗,勇於挑戰,所以最後能取得成功。但我認為,這只是事實的一部份,她的這次成功,其實還有一個幕後功臣﹣﹣﹣負責拿著錄影機錄影的那一位(相信是小女孩的家長)⋯⋯
我們試想像一下,若我們看見自己的子女如這位小女孩一樣,多次嘗試仍是失敗,我們會有甚麼反應? A.在嘗試一兩次後便出手相助,協助孩子騎上馬背;B.安慰他,說他年紀尚小,這隻小馬不適合小朋友去騎,要將來大個一點才可以成功上到。有多少個家長能夠像片中那個小朋友的家長般,耐心地讓小朋去去不斷嘗試。
片段中的小朋友騎上小馬背的過程雖然艱苦,但他最後得到的,是一次成功的經驗。相反,以上AB兩個情況,小朋友雖然在過程中沒這麼艱辛,但得到的,其實是一個失敗的經驗,因為最終他並沒有成功地憑自已的力量騎上馬背。我相信,當片段中的小朋友將來再遇到困難,他會相信只要肯繼續努力嘗試,終有一日會成功的。而在情況 A 的那位小朋友,將來只要遇到困難,就會立即尋求協助,不會自已努力嘗試。而在情況B 的那位小朋友,在再遇困難時,甚至會立即認為自已是沒有可能將問題解決的。
有些人會認為,每個小朋友的性格不同,只是片段中的小朋友性格較為堅毅,敢去面對困難吧。無錯,天生的性格是會各有不同,但遠不及後天的培養來得重要。有時我們以為是小朋友天生的性格,其實可能只是家長們後天在不知不覺間培養出來的。
在小朋友遇到困難時,只要他是正在嘗試,「袖手旁觀」可能是最佳的應對方式。但若他很快便放棄,我們應該鼓勵他繼續嘗試,而不是為他找各種藉口,造成他日後「以逃避去面對困難」這個禍根。
讓孩子習慣迎難而上,這是學習的基本態度,有了這個基本態度,便不再怕將來可能面對的種種困難。從今以後,在小朋友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,好好把握這個讓他學習面對困難的機會吧!